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,以阴阳五行、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,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,使经络通畅、气血流通,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、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。
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,以《保婴神术按摩经》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。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、线状穴、面状穴等,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、平稳着实,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,对常见病、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,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。
由于小儿肌肤娇嫩、神气怯弱,因此在推拿治病时,特别要注意手法,强调轻柔、渗透,要求轻快柔和,平稳着实。
操作的基本手法有:推法、揉法、按法、摩法、掐法、搓法、拿法、运法、捏法、擦法、捣法、捻法、刮法、摇法、拍法。除了基本手法外,在几百年的临床实践中,医家逐步总结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称的操作方法,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种手法在一个穴位或几个穴位上进行,故现称“复式操作法”,如黄蜂入洞、打马过天河、运水入土等。
推拿时,应按顺序依次操作,以免遗漏。应先轻手法,如推、揉、运等,后重手法,如掐、捏、拿等;先头面,次上肢,再下肢,最后是胸腹腰背。
小儿推拿所使用的穴位,根据其手法操作可分为直线、旋转及垂直方向,可根据操作方向来决定补泻原则。
1.直线方向
主要是应用推、捏等法施于直线状穴位。总的补泻原则为:向心方向推为补法,离心方向推为泻法,来回推为平补平泻法。有些非特定穴在经络线上,它们共同的补泻原则是:顺经方向推为补,逆经方向推为泻,来回推为平补平泻。
2.旋转方向
多用于揉、运、摩等手法,施于面、点状穴位。总的补泻原则是:顺时针方向旋转为补,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泻,双向旋转为平补平泻。如果是左右对称的两个穴位时,其补泻原则为:向内旋转为补,向外旋转为泻,双向旋转为平补平泻。
3.垂直方向
多用于按、掐、拿等手法,施于点状穴位。其补泻原则以手法的轻重定补泻,重手法为泻法,轻手法为补法,不轻不重为平补平泻。
此外,还有一些穴位的操作方向为特定的,不受以上补泻原则约束,例如推三关、清天河水等。
小儿推拿的功效与特点:
一、小儿推拿的作用可以概括为:平衡阴阳、调和脏腑、疏通经络、行气活血、扶正祛邪。具体表现为:
1、有效治疗小儿常见病、多发病、危重病症及疑难病症。
2、提升小儿机体各项功能:通过刺激小儿机体的不同穴位,就可以起到有效调整内脏机能,达到阴阳平衡的作用。阴阳平衡,正气自然充足,正气存内,则邪不可干,也就是抵抗力增强,得病的机会会相应减少。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,小儿推拿确有增强小儿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,同时,还可以促使小儿气血充盈,饮食不偏,食欲旺盛、发育正常等。
3、缓解小儿病痛。
4.未病先防,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。
小儿推拿对小儿强身防病的功能,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
A)未病先防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:通过小儿推拿,小儿气血调和,阴阳平衡、五行运转正常,正气充足,因此可以起到不得病、少得病的功效。
B)防病传变: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,易发生危急状态,小儿推拿应用得当,就可以起到预防发病、防止传变以及预防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。
二、小儿推拿有哪些主要特点?
1、简单易学,方便易行。
小儿推拿操作简单,易学易懂,只要按照要求,遵循它的规律,认真学习并认真操作练习就可以掌据最基本的方法。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指导下,小儿推拿依靠施术者的双手在小儿体表穴位施行小儿推拿手法,就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它不受医疗条件的限制,随时随地都可以实施。这样不仅应用方便,而且节省费用。
2、不用针,不用药,采用小儿特定穴位进行治疗和保健。
3、效果明显,见效快。
4、没有毒副作用,符合疾病自然康复疗法的要求。
5、小儿不受痛苦,易于接受。
6、预防保健,适于家庭。
三、张寄青小儿推拿治疗以下病症:
小儿感冒,发热,高烧不退,急、慢惊风,咳嗽,哮喘,急、慢性扁桃体炎,鼻炎,肺炎,急、慢性支气管炎,顽固性湿疹,恶心,呕吐,厌食,肠炎,痢疾,腹泻,脱肛,慢性消化不良,便秘,遗尿,急性膀胱炎,、精索鞘膜积液,急、慢性肾炎,夜啼,多动症,抽动症,先天性斜颈,桡骨小头半脱位, 小儿麻痹后遗症,血友病等血液性疾病等。
门诊诊疗地点:青岛市市北区胶州路6号丙
青岛华康疑难不孕不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胶州路中医疗门诊部
联系电话:13805321739
联系人:张寄青
四、市北区张寄青养生堂举办张寄青小儿推拿初级培训班,现面向全国招生。
联系电话:13808999179
培训地点:青岛市市北区胶州路6号丙二楼
市北区张席珍小儿推拿工作室